9月17日至19日,以“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為主題的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行。論壇匯集了諸多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大佬,既有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獲得者,我國兩院院士等專家學者,也有國內外頂級科技公司CEO、創始人等重量級的商業領袖們,共同切磋武功,科技和商業的碰撞不可謂不精彩。本次大會的看點之一在于我們熟知的國內互聯網三巨頭——BAT創始人李彥宏、馬云和馬化騰也同臺“競技”,共議AI!
本次大會上有眾多精彩時刻,在臨近大會結束的最后一天,和清大紫育一起來回顧一下大佬頭腦風暴中醞釀出的idea,以及他們對于人工智能的思考。
首日論壇上,大佬們不斷拋磚引玉,金句頻出。不論你在與不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主論壇現場,不論你是否聽/讀到了現場發言,只要對人工智能議題有所興趣,或不想被飛速發展的科技社會所“拋棄”,那么以下的金句你絕不能錯過。
人工智能領域內許多頂級專家、學者到場為大會增添了許多學術氛圍,提供了學者的視角,讓我們首先來聆聽下學者們的“金句”。
為上海、北京、深圳、紐約提供食品,這是非常復雜的系統。從火星往地球看的話,你可能會說這是最令我吃驚的智能系統。
——人工智能奠基人之一的Jordan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Michael I Jordan,是機器學習領域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被外界譽為人工智能領域“根目錄”之一,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以及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他的觀點新穎深刻,指路人工智能應關注系統,尤其是經濟模型的構建。他舉的例子也令人印象深刻:大家想想上海,如果你上一堂經濟學的課,就會有人跟你解釋,每天上海需要的所有食品都會被送到,每個餐館都能獲得自己想要的菜單,每個人都可以吃到自己想吃的產品,這些每天都在發生,食物以幾十億的數量級移動著。
世界知名計算機專家、2000年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的發言側重于對未來的前瞻。他的愿景是,如果能夠理解自然智能,也許就能把量子和AI結合,進行量子人工智能研究,或許能夠帶來一些在宇宙中我們從未見過的美麗的算法。
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圖靈獎得主、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Raj Reddy也表達了人工智能發展美好的愿景,
很多人在看待人工智能的時候,看到的都是一些悲觀景象,看到的是世界末日。但我看到的是一個光明的未來。
——圖靈獎獲得者Raj Reddy博士
機器智能在某些方面比人更聰明,比如說AlphaGo,但是人的智能在某些方面是機器智能很難替代的。最好辦法是兩者融合,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更強大智能體來為人服務。這是人工智能2.0希望可以解決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
前段時間剛剛離任的前谷歌云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作為為數不多的女性科學家,對于人工智能的未來則體現了科研工作者們特殊的謙虛之情,
人工智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作為一個科學家,我也誠惶誠恐。我們從未創造過一種如此接近人類的技術,但對它的未來影響還知之甚少。
——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
此次大會上也可鋪捉到國內外一流大學校長們的身影,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朝暉對于人工智能的未來發表了這樣的看法,
我們可以預見,在未來,人工智能將進一步增強和賦能,人與機器將共存,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將更加交融和并行,物理世界、人的兩元世界將變成人、物理世界、機器世界的三維空間。
——浙大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朝暉
在類腦人工智能主題論壇上,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在致辭中表示,復旦大學將承擔腦與類腦智能轉化研究,期待人文與社會科學與人工智能領域的結合。
世界一流名校麻省理工學院(MIT)名譽校長埃里克·格里姆森(Eric Grimson)在接受專訪時也談到,未來,機器學習會成為一種被更廣泛使用的工具。機器學習“會變得像使用Word、PowerPoint或者Excel一樣”,任何一個領域的研究人員都可以更容易地使用它。
在9月17日的下午,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校長圓桌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舉行。參會者有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悉尼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外名校的校長、學者。這也說明了高校學者們對人工智能格外重視!
本次參加論壇和展示的還有全球200多家人工智能領軍企業,這些企業的“掌門人”們這樣說,
人工智能這個詞翻成中文以后,翻譯并不是很準確,AI最好應該翻譯成機器智能,把AI翻譯成為人工智能,我覺得是人類把自己看得太大,把自己有點托大了。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
工智能在同聲傳譯的應用整體上還處于初期。所以,今天騰訊同傳在現場完全依靠機器來完成,而不是采用“人機協作”的方式進行同傳,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
一家真正的AI公司,不僅在技術層面跟AI是緊密結合的,它的文化也必須是AI化的。這就意味著公司的發展必須遵循AI倫理的四個原則:第一,AI的最高原則是安全可控。第二,AI的創新愿景是促進人類更加平等的獲得技術能力。第三,AI存在的價值是要教人學習,讓人成長,而不是取代人、超越人。第四,AI的終極理想是為人類帶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
——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
AI策略其實是多面性的、復雜的,每一個公司都要有自己獨特的AI戰略,這些公司不要在一般的AI上和谷歌、百度、微軟競爭,而是專注于你已經非常擅長的領域,然后建立你自己的
——Landing AI創始人及CEO吳恩達
計算機本身并無善惡之念,善惡之心在于人類,在于人工智能系統的設計者,我們需要確保人工智能的設計者、軟件工程師、算法科學家,掌握正確的工具,擁有正確的意識觀點,幫助他們在價值觀的指導下,設計人工智能的系統。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
今天無論走到哪里,每一個會議都在討論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時代遠遠超過以前我們提的大數據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
聽完了大佬們的發言,是否收益良多呢?人工智能專業前景一片大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