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讓中小學學生學習人工智能,早已開始。去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要求中小學生要上人工智能課程,推廣編程教育。
Python作為2017年最受歡迎的人工智能編程語言,被認為是進入AI領域的敲門磚。從2018年開始,浙江省信息技術教材將放棄VB,將Python納入浙江高考內容之一。北京和山東也已確定要把Python編程基礎納入信息技術課程和高考的內容體系。
清華大學在2017年面向中小學生做過一期人工智能相關問題的調查,學生們提到最多的是人工智能發展對人類的威脅,約占37%:其中23%的同學擔憂人工智能會擁有自己的思維和意識,從而使人類失去對其的控制,另外14%擔憂人工智能將在各行各業與人類競爭工作機會,并最終取代人類。
除威脅顧慮之外,18%的同學詢問了人工智能的目標和前景;17%的同學請教了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典型應用;12%的同學已經對人工智能專業領域有了一些初步了解,并向清華大學教授詢問具體的算法原理以及相關學習方法;剩下16%的同學則提出與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社會和倫理有關的問題,例如人工智能時代將如何影響對人類的定義等。
人工智能正式進入高中“新課標”
這一次修訂,歷時四年,組織了260多位專家。修訂方案將從2018年秋季學期起開始實施。“我們修訂時,真的是戰戰兢兢,十分慎重。”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湛表示。
此外,我國2017年7月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要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另外,規劃指出要把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中之重,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完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加強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特別是加快引進全球頂尖人才和青年人才,形成我國人工智能人才高地。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概念正式進入高中生新課標,勢必為我國下一代的人工智能方面的培養形成優勢,學習知識,培養興趣,讓更多優秀的人才助力我國的人工智能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