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面,并不只是代表他個人,而是代表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
中國讓硅谷失眠
《時代》周刊對李彥宏的專訪開頭,記錄了這樣一則故事:20世紀90年代,李彥宏申請美國計算機圖形研究生時,被面試教授問道,“你們中國有電腦嗎?”,這讓李彥宏的自尊心受到了強烈打擊。8年后,李彥宏回國創立了百度,如今市值已達到880億美元,成為中國互聯網巨型公司之一。
“事實上,當下的中國已經令硅谷失眠。” 《時代》周刊評論道。 全球咨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孕育了全球262家科技“獨角獸”,占全球10億美元級私有創業公司中的三分之一。中國現在將目光投向了下一個科技前沿:人工智能。
在百度2017年前三季度的90億美元收入中,約有12億美元被重新投入研發,其中的絕大部分使用在人工智能領域。
《時代》周刊記者描述了自己在百度園區試駕無人車時的感受。“這還算不上是一個舒適的旅程,垃圾桶或停放的汽車等潛在障礙經常使車輛忽然停下來。盡管如此,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平臺 Apollo 已經被130家獨立制造商采用,這證明了百度在這一領域的成就。“
在文章中,記者也記錄了百度競爭對手充滿危機意識的預言。”中國的人工智能實力將在10年內超越美國。到2030年,他們(中國)將會統治人工智能產業。”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談到。俄羅斯總統普京則對此表示,無論誰掌握了人工智能,都將會成為“世界的統治者”。
實際上,包含百度在內的中國群體創新勢力的崛起,以及自上而下的人工智能熱潮,才是讓對手感到焦慮的真正源頭。
2017年2月,人工智能入選國家“十三五”新興產業規劃;
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了全國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7月,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出要讓中國在2030年前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核心人工智能產業的規模超過千億美元,相關的產業規模將超過萬億美元……
過去一年,中國的人工智能政策頒布速度和更新密集程度是無法想象的。“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一位歸國創業的人工智能領域工作者如是說。
百度AI品牌重點打造兩大新興業務——自動駕駛的Apollo平臺,對話式人機交互平臺的DuerOS,在2017年一路高歌猛進。2017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開門見山喊出了無人車量產計劃,包括2018年7月底率先實現無人駕駛小巴車的小規模量產及試運營。隨后,百度無人車團隊馬不停蹄地駛向了雄安新區,宣布在那里打造智能出行示范試點。美國CES展會的前一天,陸奇在拉斯維加斯向全球展示百度自動駕駛成果——遠程連線清晨7點鐘的北京,十輛阿波羅無人車繞著百度大廈行駛。
接下來在中美巨頭比拼實力的人工智能角力場上,中國能否在21世紀贏得勝利?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