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類人工智能“九歌”,誕生自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團隊潛心研究兩年,終于研發出可以創作古體詩的人工智能“九歌”。
九歌的核心技術是研究如何理解人類語言,而理解人類語言也是人工智能服務人類、造福人類至關重要的一步。
“九歌”的研發核心人員矣曉沅,是坐著輪椅來到節目錄制現場的。原來,矣曉沅在6歲就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10歲那年由于治療不當,此后只能坐在輪椅上學習生活。
5年前,他以全省第十六名的優異成績考上清華大學,進入了電子計算機系學習。如今,他作為“九歌”的核心成員,奮戰在人工智能領域自然語言處理與社會人文計算機課題的第一線,在研究人工智能語言深度學習領域深有建樹。
“九歌”的創作能力到底如何?
主持人為它出了一道難題,用“機智過人”四個字作一首藏頭詩。“九歌”僅用一秒,就做出了五首包含“機智過人”四字以及機智見證團四位成員名字的藏頭詩!“機心造化本無私,智慧由來巧自欺。過眼一身都是幻,人生萬事只成癡。”九歌所做的“機智過人”藏頭詩里竟然還有一種“人生如夢”的禪心韻味!
三位青年詩人依據統一題目,與九歌分別進行創作比賽。節目組參考了“圖靈測試”的方式,通過現場觀眾投票的方式,選出他們認為最像人工智能創作的那首詩詞,如果得票最高者不是“九歌”,就說明“九歌”已經具備了讓人難以分辨的能力,即通過圖靈測試!
最終“九歌”成功混淆視聽,先后淘汰其他三位對手通過測試。